文言文是山西统招专升本语文的核心模块,涵盖实词释义、虚词辨析、文言翻译等关键考点,占阅读鉴赏部分近半分值。考生常陷入 “实词记混、虚词辨不清、翻译不规范” 的困境。本文澄清 3 类复习误区,拆解实词虚词分层梳理法与翻译得分三步法,附考纲适配工具包,助力夯实文言文基础。
一、先破误区:避开文言文复习 3 大 “无效努力”
多数考生在文言文复习中耗费大量时间却收效有限,根源在于陷入以下认知偏差:
1. 误区 1:“实词全靠死记,背完 300 个就能应对”
山西专升本考纲明确要求 “了解古今词义差异和一词多义现象”,并非考查孤立的词义记忆。例如 “兵” 在《过秦论》中释 “兵器”,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释 “军队”,若脱离语境死记,遇真题易混淆。盲目背诵未分类的实词清单,易导致 “记得多、用不对” 的问题。
2. 误区 2:“虚词用法零散,只能逐个硬背”
考纲强调掌握虚词 “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及作用”,核心是辨析而非记忆。以高频虚词 “以” 为例,其 “表工具”“表原因”“表目的” 等用法,可通过教材篇目例句归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工具),若仅死记词性,难以应对真题中的语境辨析题。
3. 误区 3:“翻译只需逐字对应,通顺即可”
文言翻译要求 “准确解释关键字词,掌握基本语法规律”,仅靠逐字直译易遗漏得分。山西 2023 年真题中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若忽略 “目” 的名词作动词用法(译为 “看待”),仅译作 “用刑法处罚后,还把他们当强盗看”,虽通顺但未体现词类活用考点,难以符合评分标准。
二、实词梳理:3 步分层法,对接考纲高频考点
结合山西考纲对实词的要求及常考 310 个实词范围,按 “考频分级 - 语境锚定 - 真题验证” 三步梳理,效率更优:
1. 第一步:按考频分级,锁定核心范围
参考近 3 年山西真题及考纲重点,将实词分为三级:
高频核心词(约 80 个):如 “兵、道、得、发、负” 等,近 3 年真题出现频次均在 3 次以上,需重点掌握多义项及词类活用。例如 “道” 的 “道路”“道理”“方法”“说” 等含义,搭配《劝学》《师说》中的例句记忆。
中频基础词(约 150 个):如 “安、察、除、当、度” 等,真题偶有考查,侧重古今异义与通假现象。例如 “牺牲” 古指 “祭祀用的牲畜”,今指 “舍弃生命”,需明确区分。
低频拓展词(约 80 个):如 “俾、辟、裨、毖” 等,仅在课外文言文中偶见,可通过教材注释简要了解,无需深入背诵。
2. 第二步:语境锚定法,避免含义混淆
以教材篇目为载体,将实词含义与具体语境绑定,而非孤立记忆:
工具模板:
实词 |
教材篇目 |
语境例句 |
含义 |
词类活用 / 通假 |
举 |
《过秦论》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
全、整个 |
- |
举 |
《陈情表》 |
举臣秀才 |
举荐、推举 |
- |
生 |
《劝学》 |
君子生非异也 |
天性、本性 |
通 “性” |
操作要点:优先梳理考纲指定篇目中的实词(如《劝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每遇多义词,标注 “核心含义 + 次要含义”,避免记忆负担。
3. 第三步:真题反向验证,强化考点认知
将梳理的实词与山西真题对应,明确考查侧重:
核心动作:整理近 5 年真题中的实词考题,标注 “考查形式(选择 / 填空)”“对应含义”“出自篇目”,例如 2024 年真题考查《鸿门宴》中 “谢” 的 “道歉” 含义,需在梳理清单中重点标记。
效果适配:通过真题验证,可发现山西专升本更侧重 “多义项辨析”“词类活用” 两类考点,复习时需针对性强化。
三、虚词辨析:2 大方法,破解语境适配难题
山西专升本重点考查 17 个高频虚词,如 “之、其、以、而、于” 等,通过 “对比归类法”“关联记忆法” 可高效辨析:
1. 对比归类法:同虚词不同用法横向对比
以高频虚词 “之” 为例,按 “代词、助词、动词” 分类,结合教材例句明确差异:
代词:代人 / 事 / 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代赵王);
助词:分 “的”“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 等,如《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间,不译);
动词:表 “到、往”,如《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工具推荐:制作 “虚词用法对比表”,每类用法附 1-2 个教材例句,避免混淆。
2. 关联记忆法:不同虚词相似用法纵向关联
将用法相近的虚词关联记忆,明确区别:
示例:“以” 和 “而” 均表连词时的差异:
虚词 |
表并列 |
表递进 |
表转折 |
例句(教材出处) |
以 |
不译 / 译为 “又” |
译为 “并且” |
较少见 |
《劝学》“蟹六跪而二螯”(而:并列) |
而 |
不译 / 译为 “又” |
译为 “而且” |
译为 “但是” |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转折) |
关键原则:重点关注 “同功能不同虚词” 的辨析,这是山西真题虚词考查的核心方向。
四、翻译得分:三步规范法,贴合评分标准
结合山西考纲 “准确翻译关键句段” 的要求,遵循 “抓关键词 - 理句式 - 补语义” 三步法,确保翻译规范:
1. 第一步:锁定 3 类关键词,避免核心失分
翻译题评分常按 “关键词” 给分,需优先标注以下三类词:
多义实词:如 “顾” 在 “荆轲顾笑武阳” 中释 “回头看”,需精准对应;
活用虚词: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中 “活” 为使动用法(使…… 活);
通假字:如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中 “颁” 通 “斑”(花白)。
操作技巧:翻译前用 “△” 标注关键词,确保优先译准。
2. 第二步:梳理 4 种特殊句式,调整语序
山西真题常考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4 类句式,需按现代汉语语序调整:
判断句:“…… 者,…… 也” 译为 “…… 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调整为 “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
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 调整为 “青,于蓝取之”(靛青从蓝草中提取)。
关键提醒:若未调整特殊句式语序,即使词义正确,也可能扣一半分值。
3. 第三步:补全语义 + 流畅表达,符合规范
在直译基础上,补全省略成分,确保语句通顺:
补省略成分:如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你(公)”,需译为 “(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
忌过度意译:以 “直译为主”,如 “秋水时至” 译为 “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而非 “秋天的雨水如期而至”(“水” 特指 “洪水”,不可随意替换)。
4. 山西真题适配示例
原句: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山西 2023 年真题)
分步翻译:
抓关键词:“加”(施加)、“刑”(刑法)、“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理句式:“加之以刑” 为状语后置,调整为 “以刑加之”;
补语义:译为 “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
五、避坑提醒:文言文复习 3 个关键细节
忌忽视教材注释:山西专升本文言文考点多出自教材,注释中的实词含义、虚词用法是核心依据,需逐句核对,不可依赖外部资料;
忌真题用错范围:优先使用山西近 5 年真题,避免用其他省份真题(如山东、天津)过度拓展,防止偏离本地考情;
忌翻译 “自由发挥”:严格遵循 “直译为主” 原则,不可随意替换词汇(如 “兵” 不可一概译为 “士兵”),需结合语境精准对应。
我们致力于为大二、大三考生提供最新的院校资讯、招生简章以及考试大纲,助力您顺利把握报考时机。同时,网站还设有在线咨询服务,随时为您解答疑问,助您备考无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