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专升本招录数据呈现出一幅“冰火两重天”的复杂情况。报名人数继续下滑至4.3万人左右(不含免试生),比去年减少约6000人,而总招生人数却逆势上涨至36566人,比2024年增加2643人,整体录取率约达69%。
看似扩招,其实各院校、各专业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有的专业大幅扩招,有的则急剧收缩,未来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重塑。
一、2025年招生核心数据速览
总体规模:总招生36.566人(较2024年+2.643人,增幅7.8%),但报名人数降至4.3万(-6.000人),录取率升至69%。
院校性质占比:民办院校招生30.935人(占比84.6%),公办仅5.631人(15.4%)。
新增两所公办:重庆中医药学院(249人)、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575人),贡献公办增量的42%。
超额录取:因免试生计划调剂与平行志愿规则,多校实际录取超计划:
重庆理工大学计划302人→实录396人(招录比131%)
重庆文理学院计划592人→实录703人(招录比119%)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总体扩招,但原有的公办院校持续缩招,民办院校大部分也在缩招。扩招主要依靠个别院校的支撑。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等民办院校招生规模都有所缩减。
二、专业扩缩两极分化:新增与裁撤同步加速
(1) 扩招专业:聚焦产业与新兴领域
公办扩招案例:
重庆文理学院新增汉语言文学、视觉传达设计等5专业,总计划扩32%至592人。
重庆三峡学院从238人→645人(+171%),成公办扩幅最大院校。
(2) 缩招专业:理论型与饱和专业大幅削减
院校级缩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23年660人→2025年94人(-86%),专业从十余个砍至9个。
重庆医科大学:270人→200人(-26%);四川外国语大学:270人→200人(-26%)。
专业级裁撤:
重庆文理学院一次性停招9专业:小学教育(师范)、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
公办院校中健康服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已接近消失(2024年仅民办招生)。
三、2026年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综合多方数据分析,2026年重庆专升本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1.总体规模小幅收缩
虽然2025年实现了7.8%的扩招,但“明年预计会有小幅度的缩招”已成业内共识。公办资源有限,民办院校容量趋于饱和,继续大幅扩招的空间有限。
2.公办竞争白热化
公办院校持续缩减招生规模,但考生对公办的偏好不减,导致录取分数线持续攀升。2025年多所高校热门专业的最低录取线较去年上涨15-20分。2026年这一趋势可能加剧。
3.专业调整持续深化
院校将根据就业市场变化,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更受青睐,部分理论性强的专业可能进一步缩减。艺体类、英语类因报考人数较少,分数线相对平稳,可能成为价值洼地。
4.免试生计划影响扩大
2025年免试生招生达6108人,比2024年增加1055人。免试生计划未录满的名额将调剂至统一考试招生,这一机制使重庆理工大学等院校实现了131% 的高招录比。2026年这一政策的影响可能更加显著。
四、给2026年考生的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招录环境,2026年考生需早做准备:
尽早锁定目标院校和专业:关注各校招生动态,避免报考过度收缩的专业方向。
重视成绩提升:公办院校竞争加剧,分数线持续上涨,高分是硬道理。
拓宽选择视野:不要过度集中于几所热门公办院校,优质民办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了解政策变化:特别关注“平行志愿+分数优先”投档规则,合理设置志愿梯度,增加录取机会。
2025年重庆专升本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扩招与缩招交织,冷热转换加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科学规划、理性选择、扎实备考,才是成功升本的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升本专业扩招?26重庆专升本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