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简章已公布,共包括草业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动物科学等14个专业,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2024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专业课复习大纲汇总。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3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草业科学专业综合(草业科学专业理论课)考试复习大纲
一、牧草饲料栽培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是草业科学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绪论
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的定义;掌握牧草饲料作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牧草饲料作物国内外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分布和区划
了解牧草饲料作物的起源;掌握牧草的栽培种和野生种在适应性和性状方面存在的差异;掌握牧草饲料作物不同的分类方法。
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
理解并掌握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与发育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生育期、生育时期、生长期的概念;掌握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生育时期的进程;熟悉牧草饲料作物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了解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性。
第三章 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地小气候
了解光、温度、水分、CO2、风等自然因子对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地小气候形成的作用;理解牧草饲料作物栽培中各项人工措施对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地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第四章 土壤耕作与耕作制度
掌握土壤耕作的作用;掌握土壤耕作措施;掌握宜农荒地的概念,了解荒地的常规土壤耕作措施:
掌握间混套作及复种的概念和实施技术,掌握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掌握复种的基本条件;掌握保护
性耕作的关键技术。
第五章 饲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
掌握人工草地的类型;掌握建植饲草地的程序及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性技术;理解并掌握根瘤菌接种的必要性及接种方法;掌握保护播种的概念、适用范围;掌握新建草地管护及成熟草地管理的技术措施。
第六章 牧草混播和草田轮作
掌握牧草混播、轮作、轮作周期、大田轮作、饲料轮作、连作、休闲的概念;掌握牧草混播的原理和优越性;掌握混播成员的选择依据,混播的播种时期、播种方法及播种深度;掌握混播草地的利用管理措施;掌握轮作的原理与作用;了解草田轮作的实施技术。
第七章 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生产
掌握种子田的保种隔离措施,了解种床的准备、播种材料准备的方法,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田的管理措施;了解判定种子成熟的依据与方法;了解种子收获的方法与技术;掌握种子干燥的方法,掌握种子清选的方法和贮藏类型。
第八章 豆科牧草
掌握豆科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掌握紫花苜蓿、白三叶、紫云英、柱花草、大翼豆等豆科牧草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经济价值及在轮作中的作用。
第九章 禾本科牧草
掌握禾本科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掌握无芒雀麦、羊草、冰草、草地早熟禾、鸭茅、多年生黑麦草、扁穗牛鞭草、狗牙根、杂交狼尾草、苏丹草等禾本科牧草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经济价值。
第十章 其他科牧草
熟悉除豆科、禾本科外其他科牧草(如聚合草、串叶松香草、菊苣)资源现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和经济价值。
第十一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
熟悉玉米、燕麦、高粱等主要禾谷类饲料作物生物学特性及其饲用价值。
第十二章 豆科饲料作物
熟悉大豆、豌豆等中国主要豆类饲料作物生物学特性及饲用价值。
第十三章 根茎瓜类饲料作物
熟悉甜菜、胡萝卜、芜菁、甘薯等根茎瓜类饲料作物生物学特性及饲用价值。
第十四章 水生类饲料作物
熟悉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类饲料作物生物学特性及饲用价值。
二、草坪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草坪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植与养护管理技术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水平的高低。草坪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其内容包括草坪的主要类型、草坪草的划分、草坪建植技术、草坪在园林的应用等多项内容,涉及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科的知识。
草坪学可以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草坪的基本概念、草坪草的生物学特性及草坪建植、草坪养护及草坪型植物的园林应用等内容。让学生在掌握草坪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操作草坪建植管理技术的要领,强化动手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草坪的概念、草坪与地被植物的作用、草坪发展简史、草坪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 草坪学基础
1.气候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2.土壤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3.生物因子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4.草坪草形态特征与生长发育。
第三章 草坪植物
1.草坪植物的含义与分类
2. 认识常见的冷季型草坪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培育特点;
3.认识常见暖季型草坪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培育特点;
第四章 草坪建植
1.草种选择的原则;
2.草坪建植的主要工作环节与内容;
3.草坪建植的种子繁殖方法与营养繁殖方法;
4.幼坪的养护。
第五章 草坪养护管理
草坪三大基本养护管理措施修剪、施肥、灌溉的原则与方法;
草坪辅助养护管理措施;
退化草坪的修复与更新
第六章 草坪保护
常见草坪病害、虫害、杂草的种类,危害方式和防治方法。
第七章 草坪质量评定
l.草坪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2.草坪质量的综合评价。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系统的掌握草坪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草坪草种选择、草坪建植、草坪养护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对园林中的各类草坪实施科学的养护管理。
四、试题基本结构
填空题占15%
选择题占15%
名词解释占20%
简答题30%
论述题占20%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六、参考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王建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1月
《草坪学》(第四版),孙吉雄、韩烈保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4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课)考试复习大纲
一、数字电子技术
1.考试内容、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考试内容
1)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概念。
2)掌握几种数制。
3)掌握二进制数及其算术运算。
4)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5)掌握8421BCD码,并了解其它BCD码和循环码。
(二)知识点
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2)任意数制的数都可以写成其按位权展开的式子。
3)二进制表示任意一个数。
4)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5)二进制数的补码运算。
6)十进制代码中的8421BCD码,了解余3码和2421码。
(三)考核要求
1)识记8421BCD码、余3码等。
2)领会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各自的特别和差别。
3)能进行不同数制的数的相互转换。
4)会写出二进制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5)会进行二进制数补码运算。
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
(一)考试内容
1)掌握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2)掌握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3)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二)知识点
1)由真值表写出最小项表达式。
2)利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和基本定理化简逻辑函数。
3)三变量的卡诺图和四变量的卡诺图,求出相应的最简与或表达式,若有任意项要能正确利用任意项去进行化简。
4)逻辑函数表示方法之间的转化。
5)卡诺图求出函数的最简与或表达式等。
6)最简与或式子变换成与非一或非式子,或非一或非式子以及与—或—非式子。
(三)考核要求
1)能应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恒等式,以及逻辑代数的三个定理。
2)能综合应用三变量和四变量的逻辑函数画出其相应的卡诺图,并应用卡诺图将其化简,求出最简逻辑表达式。
3)能综合应用任意一个逻辑函数表达式变换成最小项表达式,变换成与非一与非式,或非一或非式或或非式等。
4)能进行逻辑函数表示方法之间的转换。
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
(一)考试内容
1)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竞争和冒险现象。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进行应用。
(二)知识点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流程。
2)利用SSI和MSI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分析给定逻辑图的逻辑功能。
(三)考核要求
1)能根据给定逻辑图根据分析流程分析出逻辑功能。
2)能利用SSI和MSI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领会组合逻辑电路产生竞争冒险的原因,能够应用学到的几个措施去消除竞争冒险。
2. 参考书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王毓银,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模拟电子技术
1.考试内容、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第一节 半导体基础知识
知识点: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
考核要求: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及其载流子的特点;了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
知识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的等效电路、稳压二极管、其它类型的二极管。
考核要求: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以及温度对伏安特性的影响;掌握二极管第一第二种等效电路,掌握含有二极管的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了解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掌握含有稳压二极管的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了解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
第三节 晶体三极管
知识点: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温度对晶体管特性及参数的影响。
考核要求:了解晶体管的结构;了解晶体管放大的外部条件、掌握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的电压电流特点;掌握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及温度对其的影响;掌握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区域和条件,以及温度对其的影响。
第二章:
第一节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知识点:放大的概念、性能指标。
考核要求:了解放大的对象、本质、基本特性、前提等概念;了解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三个性能指标,了解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大小的意义。
第二节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知识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常见的两种共射放大电路。
考核要求:了解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各元件的作用;了解静态工作点以及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原因;了解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各电压电流波形相位;掌握直接耦合和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方法。
第三节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知识点: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图解法、等效电路法。
考核要求:了解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掌握直流通路的画法并通过直流通路计算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掌握晶体管简化的h参数等效模型,掌握交流通路及交流等效电路的画法,掌握通过交流等效电路计算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三个性能指标的方法。
第四节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知识点: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
考核要求:了解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因;了解放大电路中发射极电阻的作用,掌握对含有发射极电阻的放大电路的直流及交流分析方法;了解采用二极管进行温度补偿的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第五节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
知识点:基本共集放大电路、基本共基放大电路、三种接法的比较。
考核要求:掌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区分方法;掌握基本共集放大电路的直流及交流分析方法;了解三种基本接法的特点。
第七节 基本放大电路的派生电路
知识点及要求:了解复合管的构成及其等效电路。
第三章:
第一节 多级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知识点: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考核要求:了解各种耦合方式,了解直接耦合和阻容耦合的优缺点;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与各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的关系。
第二节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
知识点及要求:了解集成运放电路的各级组成及作用。
第三节 集成运放中的单元电路
知识点:零点漂移、差分放大电路、互补输出级。
考核要求:了解零点漂移及其原因特点;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原理、信号类型,了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的发射极电阻的作用,掌握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的直流分析方法及差模信号的交流分析方法,了解差分放大电路中的恒流源及调零电位器的作用;了解互补输出级的组成和原理。
2. 参考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童诗白、华成英,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C语言程序设计
1.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知识点:了解程序、计算机语言等基本概念;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特性;掌握常用的算法描述的方法;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考核要求:理解算法的概念、特点;掌握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N-S结构流程图。
第二章 C语言概述
知识点: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特性;了解C语言的基本组成;掌握C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C程序开发的基本步骤。
考核要求:理解C语言的主要特性;理解C语言源程序的结构;熟悉C程序的上机步骤,在集成开发环境下编辑、编译和运行C程序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三章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知识点: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的使用方法;基本数据类型的数据的内存映像;运算符的操作含义和表达式计算规则;基本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基本数据类型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考核要求:掌握标识符、常量与变量的概念;掌握基本数据类型中的整型、单精度实型、双精度实型、字符型常量和变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掌握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掌握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数据类型转换的方式;掌握数据输入、输出函数的用法。
第四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知识点: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if语句和Switch语句。
考核要求:掌握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掌握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掌握if语句与Switch语句。
第五章 循环控制
知识点:循环结构的含义;while,do…while,for语句及三循环之间的嵌套和区别;break、continue语句。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的语法和用法;掌握break语句与continu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第六章数组
知识点: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字符串和字符串的结束标志;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和字符串的处理函数。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与引用;熟练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掌握字符数组。
第七章 函数
知识点:函数的定义方法;函数声明的作用与方法;函数的调用方法;函数调用时参数传递的特点;递归函数的定义和使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函数的作用范围。
考核要求:掌握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参数和函数的返回值;掌握函数的调用;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熟练掌握数组作为函数参数;掌握变量的作用域;掌握变量的存储类别。
第八章编译预处理
知识点:预处理的概念及特点;有参宏与无参宏的定义及使用;文件包含的使用及效果。
考核要求:掌握宏定义;理解文件包含处理,条件编译。
第九章 指针
知识点:指针的定义与引用;一维数组与指针的关系;参数为指针的函数的用法;多维数组的指针运算;动态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方法;字符串指针的用法;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考核要求:理解指针与地址的概念;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引用;熟练掌握数组的指针与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熟练掌握使用指针变量作为函数的参数;掌握动态分配和释放函数;掌握字符串的指针与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掌握指针数组;掌握指针函数。
第十章结构体与共用体
知识点:结构体类型的定义;结构体变量的引用和初始化;结构体数组;指向结构体类型的指针;用指针处理链表;共用体数据类型的定义和引用;枚举类型和用Typedef定义类型。
考核要求:掌握结构体类型的说明及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引用;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熟练掌握结构体数组;掌握指针与结构体数组;熟练掌握链表;掌握共用体;理解枚举类型;掌握Typedef。
第十一章 位运算
知识点:位运算符和位运算;位段。
考核要求:掌握位运算符和位运算;理解位段。
第十二章文件
知识点:文件的概念及分类;文件系统、文件指针;文件打开和关闭的操作;文件的读写操作和随机访问;了解文件出错检测操作。
考核要求:掌握文件类型指针;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掌握文件的读写。
2.考试参考书
石玉强《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第1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动物疫病(动物科学专业理论课二)考试复习大纲
一、绪论
考试内容
1、动物传染病学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2、动物传染病的研究发展概况
3、动物寄生虫学和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概念
4、动物寄生虫病学研究历史和成就
5、动物寄生虫病的危害
考试要求
1、掌握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和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动物传染病的研究意义、研究发展概况
3、了解动物寄生虫病学研究历史和成就、动物寄生虫病的危害
二、动物疫病基础理论
(一)动物传染病学基础理论
考试内容
1、动物传染病的特性
2、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3、动物传染病的诊断
4、动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考试要求
1、掌握感染的概念及其类型、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的概念及类型)
3、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和流行特点
4、掌握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5、掌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传染源的措施、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易感动物群的措施)
(二)动物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学基础理论
考试内容
1、动物寄生虫学概述
2、免疫寄生虫学概述
3、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4、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
5、动物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考试要求
1、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贮藏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生活史的基本概念;掌握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生活史的类型;了解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3、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的基本环节(感染来源、感染途径、易感宿主),了解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病学的基本内容
4、熟悉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
5、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寄生虫形态构造及生活史概述
考试内容
1、吸虫概述
2、绦虫概述
3、线虫概述
4、蜱螨与昆虫概述
5、原虫概述
考试要求
1、掌握吸虫的外部形态,了解吸虫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及吸虫生活史;
2、掌握绦虫的外部形态,了解绦虫生殖系统及绦虫生活史;
3、掌握线虫的外部形态,了解线虫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及绦虫生活史;
4、掌握蜱螨与昆虫的外部形态,了解蜱螨与昆虫生活史;
5、掌握原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三、动物疫病各论
(一)猪的疫病
考试内容
仔猪大肠杆菌病、猪副伤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密螺旋体病、产气荚膜梭菌病、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猪巴氏杆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流行性感冒、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伪狂犬病、李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猪圆环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口蹄疫、猪水疱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非洲猪瘟等传染病
姜片吸虫病、伪裸头绦虫病、旋毛虫病、猪蛔虫病、类圆线虫病(杆虫病)、毛尾线虫病(鞭虫病)、猪球虫病、小袋虫病、猪囊尾蚴病、细颈囊尾蚴病、猪后圆线虫病、冠尾线虫病等寄生虫病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种猪的疫病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
2、熟悉猪的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3、掌握症状相似的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二)反刍动物的疫病
考试内容
副结核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犊牛羔羊大肠杆菌病、羊梭菌病、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梅迪维斯那病、牛流行热、绵羊肺腺瘤病、炭疽、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海绵状脑病、痒病、山羊关节炎脑炎、口蹄疫、蓝舌病、牛恶性卡他热、绵羊痘和山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牛白血病、布鲁氏菌病、弯杆菌病、绵羊地方性流产等传染病
吸虫病、绦虫病、棘球蚴病、消化道线虫病、球虫病、隐孢子虫病、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伊氏锥虫病、网尾线虫病、羊鼻蝇蛆病、牛皮蝇蛆病、螨病、硬蜱、牛囊尾蚴病、肉孢子虫病、脑多头蚴病、丝虫病、牛毛滴虫病等寄生虫病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种反刍动物疫病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
2、熟悉反刍动物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三)家禽的疫病
考试内容
禽沙门氏菌病、禽痘、小鹅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传染性鼻炎、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禽霍乱、鸭瘟、鸭传染行浆膜炎、鸭病毒性肝炎、禽传染行脑脊髓炎、鸡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结核病、鸭黄病毒病等传染病
棘口吸虫病、前殖吸虫病、后睾吸虫病、鸡绦虫病、鸡蛔虫病、鸡异刺线虫病、鸭棘头虫病、鸡球虫病、鸭球虫病、鹅球虫病、软蜱、禽羽虱、螨病等寄生虫病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种家禽各种疫病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
2、熟悉各种家禽的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3、注意症状相似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四)其他动物的疫病
考试内容
犬细小病毒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犬副流感病毒病、犬腺病毒Ⅱ型感染、犬传染性肝炎、兔病毒性出血病、兔葡萄球菌病、狂犬病、破伤风、犬瘟热、兔粘液瘤病、水貂阿留申病等传染病
吸虫病、绦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蠕形螨病、弓形虫病、利什曼原虫病、兔螨病、兔球虫病等寄生虫病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种疫病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
2、熟悉各种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四、主要参考书目
《动物疫病》(第三版),张宏伟、欧阳清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1月
五、参考书目
《动物疫病》,杜宗沛、魏冬霞、郭广富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年8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科学专业理论课一)考试复习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
英文名称: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三大主干学科之一(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主要研究、揭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和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生理及生物学功能,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各种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科学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国际与国内饲料分类法以及各类饲料的含义和特性以及各类饲料的分类、营养特性、加工方法、质量标准及饲用价值,并提出科学开发饲料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前置课程主要有物理学、化学、数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及实验设计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扩展专业知识面,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的动物科学课程如家畜生产学(养牛学、养猪学、养羊学)和养禽学、饲料学、饲料加工工艺学等以及从事动物营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是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过程、生理作用、营养缺乏症及过量后果、动物营养研究方法、营养物质需要量、饲料常规养分分析方法、饲养实验的原则和方法、饲料分类方法、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影响因素和利用、饲料添加剂的分类及作用和合理应用、配合饲料的种类及设计原则和方法。课程深度以讲述本学科基本原理为主。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 论
(一)目的与要求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在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中产生,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修正、丰富而发展完善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概念,了解和熟悉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任务,并充分认识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1、熟练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概念
2、明确动物营养与饲料的任务
3、了解动物营养与饲料的作用及地位
4、了解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第一章 动物营养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动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和生产,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或含有这些营养物质的饲料。因此,本章从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动物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物如何利用饲料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以及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了解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②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③了解动植物体营养成分的异同点及其相互关系;
④掌握不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及消化特点。
3、本章的重点
营养物质、消化率、表观消化率等基本概念;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点及相互关系;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以及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饲料消化率的计算方法。
4、本章的难点
动植物体化学组成的异同点及相互关系;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以及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1、动植物体的元素组成
2、养分的概念以及饲料的营养成分组成
3、动物体与植物性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及相互关系
第二节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2、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3、饲料消化率以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 动物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中的相关概念、动物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了解饲养标准的发展趋势、表达方式以及应用饲养标准的原则。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动物的营养需要、维持需要、生产需要、饲养标准的概念、常用指标及衡量单位;营养需要量的测定方法;饲养标准的内容以及应用原则。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理解营养需要、饲养标准、维持需要等概念;
②了解饲养标准的内容以及应用原则;
③掌握减少维持营养需要的方法。
3、本章的重点
动物的营养需要、维持需要、生产需要、饲养标准的概念,常用指标及衡量单位,测定动物营养需要的方法以及饲养标准的应用原则。
4、本章的难点
动物营养的测定方法:综合法和析因法的概念。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动物的营养需要
1、营养需要的概念
2、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3、动物维持需要的概念及减少维持需要的方法
4、动物生产需要的概念,确定生产需要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动物的饲养标准
1、饲养标准的概念及内容
2、饲养标准的应用原则
第三章 动物营养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充分了解动物营养的基础物质组成,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原理,明确动物各种营养代谢病的形成原因。
1、本章的主要内容
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能量、矿物质、以及维生素与动物营养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了解各种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的关系;
②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原理;
③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④掌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营养代谢特点;
⑤明确不同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导致动物机体产生的各种疾病。
3、本章的重点
能量饲料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动物生产中蛋白质不足或过量的危害;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及常见种类;畜禽常见各种营养代谢病病因。
4、本章的难点
反刍动物如何利用尿素;各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量导致动物产生的营养代谢疾病。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水与动物营养
1、水的生理作用
2、动物体内水的来源与排泄途径
3、动物需水量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1、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与功能
2、非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3、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三节 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1、蛋白质、氨基酸、肽的生理功能
2、蛋白质缺乏与过量的危害
3、不同单胃动物对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4、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第四节 脂肪与动物营养
1、脂肪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
2、单胃动物脂肪代谢
3、反刍动物脂肪代谢
4、饲料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第五节 能量与动物营养
1、动物的能量来源及转化途径
2、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
3、影响动物对饲料能量利用的因素
4、提高能量利用率的营养学措施
第六节 矿物质与动物营养
1、动物体内矿物元素
2、矿物元素营养生理功能
3、主要常量元素--Ca、P、Mg、Cl、Na、K等的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后产生的疾病特征
4、主要微量元素--Fe、Cu、Zn、Mn、I、Se及其他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后产生的疾病特征
第七节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1、维生素概念及分类
2、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3、每个脂溶性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营养作用、过量与缺乏症
(1)维生素A
(2)维生素D
(3)维生素E
(4)维生素K
4、每个水溶性维生素均讲述以下内容:营养作用、过量与缺乏症
(1)硫胺素(维生素B1)
(2)核黄素(维生素B2)
(3)维生素B6
(4)尼克酸(烟酸、维生素PP)
(5)泛酸(遍多酸)
(6)生物素
(7)叶酸
(8)维生素B12
(9)胆碱
(10)维生素C
第四章 饲料与饲料加工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充分了解饲料的营养特点,掌握各种常用饲料的使用注意事项,明确配合饲料的概念、分类以及生产工艺流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饲料的概念及分类;不同饲料(如:青绿饲料、粗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加工调制及利用;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及特点;以及配合饲料的概述、种类和生产工艺。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了解饲料的分类以及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
②掌握常用饲料营养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③掌握配合饲料的概念、分类以及加工工艺流程;
3、本章的重点
饲料的概念及分类;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秸秆的氨化处理方法及原理;青绿饲料使用注意事项;青贮饲料的概念、特点、调制技术以及品质鉴定方法;能量饲料的种类以及饲用特性;饲料添加剂的概念、分类以及正确使用方法;配合饲料的概念、分类以及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加工前的准备和处理)。
4、本章的难点
秸秆氨化处理的原理;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原理以及制作方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饲料的概念及分类
1、饲料的概念
2、国际分类法
第二节 青绿饲料
1、青绿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性
2、常用的青绿饲料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粗饲料
1、粗饲料的概述
2、青干草的制作方法以及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3、粗饲料的加工调剂技术
第四节 青贮饲料
1、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
2、青贮饲料的调制技术
3、青贮饲料的利用及品质鉴定
第五节 能量饲料
1、能量饲料的种类
2、各种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
第六节 蛋白质饲料
1、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2、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3、微生物蛋白质饲料
4、非蛋白氮饲料
第七节 矿物质饲料
1、常用的矿物质饲料
2、其他天然矿石及稀释剂与载体
第八节 饲料添加剂
1、饲料添加剂的概述
2、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3、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第九节 配合饲料
1、配合饲料的概念及种类
2、配合饲料的优越性
第十节 配合饲料的生产
1、饲料原料的接收与处理
2、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
第五章 饲料配方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配方设计是科学饲养在饲养实践中具体运用的首要环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充分掌握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商品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预混合饲料的配方设计。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②了解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全价配合饲料的特点;
③了解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的配方设计原则和方法。
3、本章的重点
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及涉及方法(交叉法、试差法和代数法);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特点;浓缩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预混合饲料中活性成分需要量与添加量确定的原则。
4、本章的难点
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及应用。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
1、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2、全价日粮配方设计基本步骤
3、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
4、单胃动物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
5、反刍动物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
第二节 商品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
1、浓缩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2、浓缩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
第三节 预混合饲料的配方设计
1、各成分需要量与添加剂量的确定
2、不同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
第六章 饲养试验和饲养效果检查
(一)目的与要求
饲养试验是在生产(或模拟生产)条件下,探讨与畜禽饲养有关的因子对畜禽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等的影响或因子本身作用的一种研究手段。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充分掌饲养试验的概念、目的及设计原理与方法。
1、本章的主要内容
饲养试验设计的原则、步骤、内容与方法;
饲养检查效果(略)。
2、本章的基本要求
①了解饲养试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②掌握饲养试验的概念、目的及方法。
3、本章的重点
掌握饲养试验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4、本章的难点
掌握饲养试验的设计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饲养试验
1、饲养试验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2、饲养试验的步骤与内容
3、饲养试验的设计方法
第二节 饲养效果检查
第七章 饲料常规分析(略)
五、考试用书及参考资源
(一)、考试用书
《动物营养与饲料》,王秋梅、唐晓玲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
(二)、参考书目
1.《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陈代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7月。
2.《动物营养学》,计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3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物流管理概述
第一节 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与发展
二、物流的功能
三、物流的分类
四、物流的作用与价值
第二节 物流管理理论
一、主要的物流理论观点与学说
二、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三、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概论
第一节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
二、供应链管理
三、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第二节 供应链的类型与构建
一、供应链的主要类型
二、供应链构建的原则与步骤
三、供应链的构建策略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策略
一、采购管理策略
二、库存控制
三、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
第三章 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信息技术
第一节 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一、物流信息
二、物流信息技术
第二节 条码技术
一、条码概述
二、物流条码
三、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第三节 EDI技术
一、EDI概述
二、物流EDI
三、EDI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第四节 RFID技术
一、RFID技术概述
二、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三、RFID系统的分类
四、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
第五节 GIS与GPS概述
一、GIS技术与GPS技术
二、GIS和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第六节 物流信息系统
一、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第四章 物流设施选址
第一节 物流基础设施概述
一、物流基础设施的含义
二、物流基础设施的作用
第二节 物流设施选址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一、物流设施选址的意义
二、物流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物流设施选址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 物流设施选址方法
一、单一设施选址
二、多设施选址
三、其他方法
第五节 物流设施选址的评价方法
一、加权因素法
二、层次分析法
第五章 物流运输管理
第一节 物流运输的重要性及功能
一、物流运输的重要性
二、运输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物流运输方式及选择
一、运输方式的分类
二、运输基本方式及特点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
四、运输方式选择的评价方法
五、国际多式联运
第三节 物流运输路线规划
一、运输路线选择的要素
二、运输路线选择的原则
三、运输路线选择的方法
第四节 物流运输合理化
一、物流运输合理化须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三、实现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第六章 库存管理
第一节 库存的概念及分类
一、库存的概念
二、库存的作用
三、库存的分类
第二节 库存管理概述
一、库存管理的概念
二、库存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三、库存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库存管理方法
一、ABC库存管理法
二、订货点订货法
三、MRP库存管理法
第四节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一、零库存管理
二、供应商管理库存
三、联合库存管理
第七章 配送管理
第一节 配送概述
一、物流配送的含义及特点
二、配送的类别
三、配送的模式
四、配送的业务流程
第二节 配送作业管理
一、进货入库作业
二、订单处理
三、拣货作业
四、补货作业
五、配货作业
六、送货作业
七、退调作业和信息处理
第三节 配送成本管理
一、配送成本的构成
二、配送成本的核算
三、配送成本控制
第四节 配送中心
一、配送中心的功能
二、配送中心的类型
三、配送中心管理
第八章 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
第一节 企业业务外包
一、业务外包的原因
二、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发展
一、第三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二、第三方物流的价值与风险
三、第三方物流的选择和评价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一、物流发展的推动因素
二、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推动因素
三、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障碍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第四节 第四方物流
一、第四方物流概述
二、第四方物流的工作方式
三、第四方物流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四、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比较
第九章 供应链中的物流客户服务管理
第一节 客户服务管理概述
一、客户服务的定义
二、客户服务的要素和标准
三、客户关系管理的含义与功能
第二节 物流客户服务
一、物流客户的分类
二、物流客户服务的特点
三、物流客户服务战略
四、物流客户服务的绩效评价
五、物流客户服务的发展
第三节 物流客户关系管理
一、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二、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
三、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
第四节 快速响应与有效客户响应
一、快速响应
二、有效客户响应
三、快速响应与有效客户响应的比较
第十章 全球物流与供应链风险管理
第一节 全球物流
一、全球物流的发展历程
二、全球物流发展的动因
三、全球物流发展的障碍
四、全球物流发展的趋势
五、我国全球物流的发展
六、我国在全球物流变革中的作用
七、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物流
第二节 风险与供应链风险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二、供应链风险
第三节 供应链风险管理
一、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
二、供应链合作风险管理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化工原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理论课)考试复习大纲
考试用教材:
谭天恩等编,《化工原理》(第四版)(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
1.陈敏恒等编,《化工原理》(第四版)(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2.丛德滋等编,《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各章内容与分值分布
章节 | 填空 | 选择 | 简答 | 计算 | 每章小计 |
分值 分/题 | 2 | 1 | 4 | 15 | |
第一章 流体流动 | 2 | 3 | 0 | 1 | 22 |
第二章 流体输送设备 | |||||
第三章 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 | 1 | 2 | 1 | 0 | 8 |
第五章 传热 | 0 | 3 | 0 | 1 | 18 |
第六章 传热设备 | |||||
第八章 传质过程导论 | 0 | 3 | 0 | 1 | 18 |
第九章 吸收 | |||||
第十章 精馏 | 0 | 3 | 0 | 1 | 18 |
第十一章 气液传质设备 | 1 | 2 | 1 | 0 | 8 |
第十三章 干燥 | 1 | 2 | 1 | 0 | 8 |
题数 | 5 | 18 | 3 | 4 | 100 |
总分数 | 10 | 18 | 12 | 60 | 100 |
流体流动
1.1 概述
了解:流体流动的两种考察方法;流体的作用力。
掌握:流体流动的机械能。
理解:牛顿粘性定律、粘度。
1.2 流体静力学
了解:静止流体受力平衡得研究方法;压强和势能的分布。
掌握:压强的表示方法和单位换算。
应用:静力学原理的工程应用。
1.3 流体流动中守恒原理
了解:动量守恒原理及其应用。
掌握:流量(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计算、速度和平均流速计算。
理解:流动流体的机械能守恒(柏努利方程);伯努利方程的不同表达形式、压头。
应用:机械能守恒原理的应用。
1.4 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
了解:湍流强度和尺度的概念;流动边界层及边界层分离现象;管流数学描述的基本方法;剪应力分布。
理解:层流和湍流的基本特征;定态和稳态的概念。
1.5 阻力损失
了解:流体流动的机械能损失 沿程阻力损失(湍流阻力)的研究方法——“黑箱法”;
掌握:当量的概念(当量直径,当量长度,当量粗糙度);局部阻力损失。
应用:直管与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
1.6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
了解:管路设计型计算的特点、计算方法(参数的选择和优化,常用流速);管路操作型计算的特点、计算方法;阻力损失对流动的影响;非定态管路计算(拟定态计算)。
掌握且应用:简单的分支管路和汇合管路的计算方法;
1.7 流速和流量的测量
了解:流量和流速的测量原理;
掌握:托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流体输送机械
2.1 概述
理解:管路特性 被输送流体对输送机械的基本能量要求;
掌握:管路特性方程;
应用:带泵管路的分析方法——过程分解法。
2.2 离心泵
了解:泵的输液原理;影响离心泵理论压头的主要因素(流量、密度及气缚现象等);离心泵的选用。
理解:泵的功率、效率和实际压头;离心泵的并联和串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气蚀余量;
掌握:离心泵的性能参数、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离心泵性能参数的影响因素,离心泵的操作(启动、关闭和安装)
应用: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方法;‘
2.3 往复泵
了解: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参数;
理解:往复泵的特点、特性方程、工作点和流量调节;往复泵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2.4 其它化工用泵
了解:容积式泵的分类、不同容积式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流量调节方法(以往复泵为主)。
2.5 气体输送机械
了解:气体输送的特点及全风压的概念、气体输送设备的分类;通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的结构原理
理解:气体输送机械的主要特性;风机的选择;压缩机和真空泵的工作原理,获得真空的方法。
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
3.1 概述
了解:单个颗粒的表示方法与参数、颗粒群的表示方法与参数。
3.2 颗粒和床层的基本特性
了解:固定床压降的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固定床 当量和平均的方法;
掌握:影响床层压降的主要因素。
3.3沉降分离
自由沉降 沉降运动——极限处理方法;沉降速度及其计算;液体-固体分离方法与设备
理解:降尘室的流量、沉降面积和粒径的关系;降尘室的设计计算;颗粒分级概念;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粒级效率的概念。
3.4 过滤计算及常用过滤机的构造;
了解:过滤方程数学描述(物料衡算和过滤速率方程),过滤速率,推动力和阻力的概念;过滤速率方程的积分应用——间接实验的参数综合法;洗涤时间;过滤机的生产能力;加快过滤速率的途径。
3.5固体流态化
了解:流态化 流化床的工业应用和典型结构;流化床的主要特性;流化床的操作范围(起始流化速度和带出速度)。气力输送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 传热
5.1 概述
了解:化工传热过程,加热和冷却方法;化工热媒与冷媒
理解:传热速率和通量关系
5.2 热传导
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导热系数关系;常用工程材料的导热系数;
掌握:傅立叶定律、温度梯度、导热系数;
应用:导热问题分析方法(热量衡算和导热速率式);一维导热的计算(含单层、多层平面壁和圆筒壁);学会用热阻分析法进行传热计算。
5.3 对流给热
了解:传热边界层概念、传热模型的建立,传热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
理解:牛顿冷却定律——变量分离法;自然对流的起因和影响因素;管内层流给热,管内强制对流(湍流)给热系数经验式;
应用:传热准数方程及其计算。
5.4 传热过程及计算
掌握:间壁换热过程 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式——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方法;传热平均温度差,热阻和传热系数——工程处理方法;垢层热阻,壁温计算方法。
掌握:传热计算 传热设计问题的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传热操作型问题的讨论和计算方法。
5.5 相变传热
了解:沸腾传热的本质、沸腾传热沸腾给热和沸腾曲线、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沸腾传热的强化方法;冷凝传热分类和本质,蒸汽冷凝给热影响因素、冷凝传热的强化方法。
5.6 辐射传热
了解:单个物体的辐射和吸收特性;黑体和灰体;两黑体间的相互辐射;两物体组成封闭系统中的辐射换热。
第六章 换热器
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常用换热器的结构;换热设备的强化和其他类型。
第八章 传质过程导论
了解:传质与动量、热量传递的类比;
掌握:分子扩散与 费克定律,扩散系数;等分子反向扩散、单向扩散的概念;
第九章 吸收
9.1 概述
了解:工业吸收过程;气体吸收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吸收过程的经济性与吸收剂的选择原则。
9.2 吸收基本理论
理解:亨利定律,温度、总压对平衡的影响;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理解和应用:对流传质与传质分系数;对流传质与有效膜模型(双膜理论)。
9.3相际传质
理解和应用:相际传质速率方程,传质分系数和总系数的关系;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关系——传质速率的工程处理方法;溶解度对两相传质阻力分配的影响。
9.4 吸收计算
理解和应用:吸收过程数学描述 低浓度气体吸收的假定;物料衡算、传质速率——吸收过程数学描述方法;HOG,NOG的分解——变量分离法;计算NOG的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物料横算和操作线的含义。吸收过程设计 吸收过程设计中参数的选择,指定分离要求下的最小液气比;
了解:吸收操作 操作型问题的命题和解法,影响吸收结果的操作因素分析。返混及其对过程的影响。
9.5其它吸收
了解:化学吸收 化学反应对吸收相平衡的影响;化学反应对吸收速率的影响,增强因子。
第十章 精馏
10.1概述
了解:典型工艺过程中的精馏操作、蒸馏操作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蒸馏操作的经济性。
10.2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理解:相律的应用;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及泡、露点计算;相对挥发度;
了解:非理想物系的活度系数;
10.3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
了解:平衡蒸馏(闪蒸)的计算;间隙式简单蒸馏的计算。
10.4精馏
了解:用传质观点分析精馏原理;
理解且应用:精馏过程数学描述——元过程法;恒摩尔流的简化假设,理论板和板效率——工程简化处理方法;加料板上的过程分析;控制体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10.5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
掌握和应用:双组份理想体系的精馏设计计算。
10.6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理解:精馏操作型问题的命题;分离能力和物料衡算对精馏过程的制约和调节;
第十一章 气液传质设备
11.1 板式塔
了解:气液传质过程对塔设备的要求。
掌握:塔板形式与分类、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塔内非理想流动及其改善;漏夜、液泛及有效操作范围(负荷性能图);常用塔板型式及其主要特性;筛板塔内的传质。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关系。
11.2 填料塔
掌握:填料塔的水力学性能与传质性能
第十三章 干燥
13.1 概述
了解:化工产品干燥实例;固体干燥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
13.2 湿空气性质及湿度图
理解且应用: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其计算;I-H图及其应用;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
13.3干燥器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理解:物料水分的组成、平衡水、自由水和结合水。恒定气流条件下物料的干燥速率及临界含水量。
13.4干燥速度与干燥时间
掌握:恒速干燥的主要特点、降速干燥的主要特点,间歇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连续干燥过程的特点、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热效率。
13.5 常用干燥设备
了解:干燥器选型原则;常用干燥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特性。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课)考试复习大纲
一、参考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版),施俊侠、张瑞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二、考试范围
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运动副的含义;平面运动副的分类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和构件的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意义;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的形式
4)正确判断和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进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能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
2.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识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机构
2)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3)正确判断平面四杆机构有无曲柄及其类型;利用作图法确定平面四杆机构的极限位置、最小传动角以及死点位置;能计算平面四杆机构的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和最小传动角
4)能用作图法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或连杆位置进行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3.凸轮机构传动及其设计
1)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基本类型
2)凸轮与从动件的相互运动关系;凸轮的基圆、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和从动件的推程、回程及动程的含义
3)凸轮机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滚子半径的选择
4.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与蜗杆机构传动及其设计
1)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意义
3)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
4)齿轮传动特点;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和重合度;标准中心距
5)轮齿切齿原理和加工方法;根切现象及不产生根切时的最少齿数;变位齿轮的概念
6)轮齿失效形式的分析;齿轮的受力分析和设计准则;名义载荷与计算载荷的含义和关系;
7)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的选择方法;
8)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中间平面的含义;蜗杆分度圆直径取标准值的意义;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几何尺寸计算
9)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受力分析和设计准则;蜗杆、蜗轮常用材料的选择原则和防止失效的方法;
5.轮系及其设计
1)轮系的概念;轮系的类型;轮系的功用
2)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6.带传动
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普通V带的类型、结构和标准型号;V带的公称长度、节宽及相对高度、V带轮的基准直径等概念
2)打滑条件;带传动的失效形式;紧边和松边拉力与有效圆周力的关系;3、影响带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理解带传动的打滑和弹性滑动现象、带传动的应力变化情况、最大应力点出现位置及其最大应力值
7.链传动
1)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链条的接头型式;链节距对传动能力的影响
8.轴
1)转轴、心轴、传动轴的定义;轴的计算准则;轴上零件载荷的简化方法;折算系数的含义;轴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内容,轴的结构设计
9.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按摩擦状态的分类;滑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
2)对轴瓦结构、材料的要求;非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非
3)滑动轴承的润滑方式、润滑剂的选择
10.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各种类型的特性和应用;滚动轴承代号的含义;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原则
2)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基本额定静载荷、当量动载荷的含义;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3)滚动轴承组合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三、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五类,即: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作图题、计算题。
1、填空题:要求概念清楚,术语正确,根据前后内容填写出给定空格的正确答案
2、选择题:要求概念清楚,在提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3、判断题:要求概念清楚,判断其正误。
4、作图题:要求图面清洁,标出图形中相应的数值或符号。
5、计算题:要求概念清楚,写出主要的计算步骤,作出相应的计算图形。
四、題型比例
填空题 20%左右
判断题 10%左右
选择题 20%左右
作图题 20%左右
计算题 30%左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传热学、工程热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理论课)考试复习大纲
传热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的概念;传热过程热阻,串联热阻叠加原则;能对工程实践中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温度梯度,热流量,热流密度,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导温系数);导热基本定律及其应用;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导热问题常见的三类边界条件;能就具体的导热问题给出其导热微分方程式及相应的定解条件;能对平板、圆柱面等典型几何形状的物体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进行分析与计算;掌握变导热系数(工程材料)问题的计算处理方法;肋效率,掌握肋片的导热特点和强化传热的原因,掌握肋片导热的计算。
第三章非稳态热传导
掌握非稳态导热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了解集总参数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Bi数的定义和表达式及其对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平板中温度分布的影响。
第四章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法
掌握导热问题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以及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建立温度场离散方程的方法。
第五章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掌握对流传热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边界层概念及应用;了解相似原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第六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定性温度、特征长度、特征速度;能正确选择实验关联式计算几种典型的无相变换热的对流换热系数及换热量;自然对流的定义及自然对流传热现象的特点;掌握常见相似准则数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
第七章相变对流传热
膜状凝结、珠状凝结的定义,掌握凝结和沸腾两种对流换热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和强化措施;掌握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了解竖壁、倾斜壁、水平管和管束的膜状凝结的工程计算以及大容器饱和沸腾及临界热流密度的计算。
第八章热辐射基本定律及辐射特性
热辐射,辐射传热,黑体,吸收比,反射比,穿透比,发射率(黑度),立体角,辐射力,光谱吸收比,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强度;掌握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了解黑体辐射函数表的应用;了解实际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实际物体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灰体的概念及其工程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温室效应。
第九章辐射传热的计算
掌握角系数的定义、性质;会用代数法计算角系数;掌握有效辐射的定义;能利用辐射网络图进行辐射换热计算;辐射换热的强化与削弱;掌握遮热板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十章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的热计算
传热过程的定义;掌握传热过程的分析与计算以及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掌握热绝缘直径;换热器的定义和类型,换热器不同流动布置形式的比较;掌握平均温差法和效能﹣传热单元数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能应用平均温差法及效能﹣传热单元数法进行间壁式换热器的热计算;掌握传热过程的热阻分析法、传热过程强化与削弱的原则和措施。
热力学部分:
绪论
了解能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相关的问题。
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
掌握和熟练运用热力系及其有关概念;深刻理解和熟练应用状态参数概念;熟练使用基本状态参数;理解平衡状态概念及其与稳定状态和均匀状态的区别;理解状态方程及其存在的必然性;熟练运用状态坐标图;理解内部平衡(准平衡、准静态)过程及循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功和热量的概念及其特性。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热力系总能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基本能量方程;掌握闭口系、开口系和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常用的简化形式;掌握能量方程的内在联系与共性,热变功的实质;能够推导适用于具体热动装置的能量方程。
第三章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掌握并正确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正确理解理想气体及其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比热容、内能、焓、熵计算式进行热平衡状态点的热力性质计算;掌握水蒸气热力学面及相图、汽化、饱和等概念;掌握应用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进行水蒸气热力计算。
第四章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理解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概念及其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的计算方法,理解湿空气、未饱和空气和饱和空气的含义;掌握湿空气的状态参数;掌握湿空气基本热力过程的分析计算。
第五章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熟练掌握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的初终态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功量的计算;能将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并能正确地应用p-v图和T-s图判断过程的特点;掌握水蒸气产生过程及其特点。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说法并能够证明二者的等效性;掌握卡诺定理;掌握熵的意义、计算和应用;掌握孤立系统和绝热系统熵增的计算,从而明确能量损耗的计算方法;了解火用(可用能、有效能)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运用熵分析法或火用分析法对热力过程进行热工分析,认识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方向、途径和方法;根据熵方程构成和熵是状态参数这一根本特性掌握对有关熵变、热交换和过程可逆性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利用火用来计算和衡量能量的质;掌握卡诺定理的理论及其对实际循环的指导意义。
第七章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掌握以气体和蒸气为介质的喷管和扩压管变截面管道内流动的能量转换规律;掌握喷管的计算
第八章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了解压气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压缩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基本方法和提高压气机效率的途径。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掌握热机循环的分析方法,能够按照循环的热力过程性质,确定参数间的关系;掌握计算循环热效率的方法以及分析参数变化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第十章蒸汽动力循环装置
掌握水蒸气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组成;掌握热效率计算及提高热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掌握制冷循环的实施设备及工作流程;了解将实际循环抽象和简化为理想循环的一般方法;掌握分析和计算制冷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作功量及热效率的方法;理解制冷循环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第六章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了解实际气体性质和状态方程;了解范德瓦尔斯方程;了解对比态状态方程;掌握压缩因子的影响因素;了解维里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和热系数、热力学能、焓和熵的一般关系式、比热容的一般关系式。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考试复习大纲
一、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二、试题类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三、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参考书目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委会,《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23年03月。
五、基本内容
通过本科目考试,考察考生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和方法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能力。本科目题型设置多样,应试人员作答试题需要综合、灵活地应用有关专业理论和实务知识,合理、深入进行判断、分析或评价。考试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
1.社会工作的目标
2.社会工作的功能
3.社会工作的要素
4.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5.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三)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2.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一)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
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
(四)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2.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3.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二)人生发展阶段
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
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
(一)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三)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四)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五)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 个案工作方法
(一)个案工作的本质
(二)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4.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5.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6.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7.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四)个案工作的技巧
(五)个案管理
第六章 小组工作方法
(一)小组工作的类型及特点
(二)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2.治疗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3.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4.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三)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四)小组工作的技巧
第七章 社区工作方法
(一)社区工作的特点及目标
(二)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2.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3.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三)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四)社区工作的技巧
第八章 社会工作行政
(一)社会服务计划
1.社会服务机构规划
2.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
(四)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志愿者管理
(五)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与筹资管理
(六)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与公共关系管理
(七)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
1.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构成
2.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运作方式
3.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特点
第九章 社会工作督导
(一)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功能
(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与方式
(三)社会工作督导的过程与技巧
第十章 社会工作研究
(一)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四)具体研究方法
(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六)研究报告的撰写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植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理论课二)考试复习大纲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 考试大纲性质
植物学主要研究植物形态结构规律性、个体发育规律性以及系统演化规律性,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进化分类学两部分内容。是以植物为研究对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包括生物科学、农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园艺园林、草业、环境科学等专业。为帮助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复习范围和考核重点,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括种子与幼苗、植物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发育规律及功能作用,以及分类学基础知识和植物界基本类群概况。
二、 主要考核内容
绪论
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样性。
2. 了解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
3. 了解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第一章 种子与幼苗
1. 掌握种子的结构。
2. 掌握种子的主要类型。
3. 掌握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类型。
第二章 植物细胞
1. 掌握植物细胞和细胞学说的概念。
2. 掌握原生质和原生质体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组成和特化,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包括胞间连丝、纹孔、共质体的概念。
3. 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分裂过程及各分裂期的主要特征。
4. 掌握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概念。
第三章 植物组织
1. 掌握植物组织系统的分类和功能。
2. 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植物组织的分类、功能和各组织细胞特征;掌握导管的分类和功能,筛管的结构和功能,侵填体、胼胝体的概念。
第四章 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 掌握根和根系的类型;熟悉根的生长分布和生理功能;掌握根尖的分区和细胞特征,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生长、初生结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掌握侧根的发生位置;掌握禾本科植物根的解剖结构特点;掌握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差异;掌握髓、维管射线、外始式发育、凯氏带概念;了解根瘤和菌根的概念及作用。
2. 掌握茎的形态特征;熟悉茎的生理功能;掌握芽的解剖结构和类型,茎的分枝方式,禾本科植物的分蘖;掌握茎尖的分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初生结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掌握茎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掌握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差异;掌握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掌握年轮、早材、晚材边材、心材的概念,软树皮、硬树皮的概念和组成。
3. 掌握叶的生理功能,完全叶、不完全叶、异面叶和等面叶的概念,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叶的发生和生长,被子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禾本科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熟悉旱生和水生植物叶、阴地和阳地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差別;熟悉离层和落叶。
4. 熟悉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掌握叶迹、叶隙、枝迹、枝隙的概念;了解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5. 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的概念;熟悉变态根的类型;熟悉地上茎和地下茎的变态类型;熟悉变态叶的类型;掌握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概念。
6. 了解植物营养器官的繁殖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五章 被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1. 掌握被子植物的繁殖和三大繁殖方式。
2. 掌握花的概念、组成和类型,心皮的概念,雌蕊的类型;熟悉花芽分化的基本过程。
3. 掌握花药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与结构;掌握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及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了解花粉的生活力;了解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4. 掌握胚珠和蓼型胚囊的发育过程与结构。
5. 熟悉植物的开花和传粉;掌握受精过程,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掌握多倍体的概念。
6. 掌握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过程和结构组成;掌握胚乳的发育和类型;熟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掌握种皮的发育和结构。
7. 掌握果实的发育与结构;熟悉单性结实与无籽果实;掌握真果、假果概念,掌握果实的类型;了解果实与种子的传播。
8. 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孢子体、配子体、有性世代、无性世代和世代交替的概念。
第六章 裸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1. 掌握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结构的区别;掌握筛胞和管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树脂道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大、小孢子叶球的结构及裸子植物雌、雄配子体的构造。
3. 熟悉常见的几种祼子植物,如:马尾松、苏铁、银杏等。
第七章 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
1. 掌握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的分类单位,种的概念,植物命名法,双名法的概念;熟悉植物检索表的分类和用法。
2. 了解两界系统概念;掌握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概念,高等(有胚/茎叶)植物和低等(无胚)植物的区别,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的分类,种子(显花)植物和孢子(隐花)植物的分类,颈卵器植物的分类。
第八章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1. 掌握茎的分类和形态学术语。
2. 掌握叶的形态学术语,叶序类型,脉序类型,复叶类型,单叶与复叶的区别。
3.掌握花序的概念和类型,花冠类型,雄蕊类型及花药着生和开裂的方式,雌蕊类型,子房位置类型,胎座类型,胚珠类型,花程式和花图式。
4. 掌握果实类型。
第九章 被子植物及其主要分科
1.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区别;掌握常见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各科的识别要点,如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
2. 熟悉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区别点,包括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和APG III系统,重点掌握克朗奎斯特系统。
三、 参考书目
《植物学》,吴鸿,郝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生物化学(生物技术专业理论课一) 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蛋白质
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分类,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组成蛋白质的元素
1、主要元素:C、H、O、N和S。
2、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3、定氮法测蛋白质的含量
第二节 结构单位——氨基酸
一、蛋白质的结构单位
1、常见氨基酸20种;
2、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L-a-氨基酸,两种氨基酸除外。
3、氨基酸的通式 :RCH(NH2)COOH
二、氨基酸的分类
按R-基结构和理化性质分:四类
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 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2、紫外吸收
3、茚三酮反应
第三节 肽
一、概念:肽、肽键、肽单元、二面角、氨基酸残基。
二、书写方式
三、肽的命名
四、谷胱甘肽及其作用
第四节 蛋白质的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定义
2、主要的化学键
3、一级结构与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定义
2、主要的化学键:氢键
3、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及结构特点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1、 定义
2、主要的化学键
3、结构特点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定义
2、主要的化学键
第五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三、蛋白质的变性、复性
变性因素、原因、标志、性质改变
四、蛋白质的沉降特性
五、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波长
六、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重点与难点:20种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性质,蛋白质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第二章 核酸
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第一节 核酸的概述
一、核酸的分类及分布、功能
二、化学组成
1、主要元素组成
2、基本构成单位
第二节 核酸结构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1、定义
2、化学键
二、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2、DNA的三级结构
3、 DNA的功能
(二)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mRNA
(1)mRNA的功能
(2)真核生物 mRNA结构特点:①帽子结构:m7GpppNm- ②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80-250) 尾
2、tRNA (1)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 (2) 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 四环四臂 (3)tRNA的三级结构—— 倒L形
(4)RNA的功能:活化、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翻译。
3、rRNA
(1)rRNA的结构:空间结构,较为复杂
(2) rRNA的功能
(3)rRNA的种类(根据沉降系数):
第三节 核酸性质
一、紫外吸收波长
二、DNA的变性
1、定义
2、因素
3、变性后其它理化性质变化:OD260增高粘度下降 比旋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 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4、DNA变性的本质
5、增色效应
6、Tm概念及影响因素
三、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
1、DNA复性、退火、减色效应的定义
重点与难点:核酸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第三章 生物催化剂-酶和维生素
掌握酶的概念、分类、化学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的作用机理及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以及维生素的概念、类别和功能。了解酶活性的调节、酶的命名。
第一节 酶的概述
一、概念和特性
二、酶的组成
第二节 分类与命名
一、分类:按催化反应的性质分六类。
二、命名: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第三节 酶的作用机制
一、酶的活性中心
1、定义
2、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3、必需基团
4、常见的必需基团
二、酶催化的过程:3个学说。
三、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因素
第四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包括有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
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米氏方程及应用
2、Km值含义
3、Km的意义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当[S]>>[E],酶可被底物饱和的情况下,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双重影响
2、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
四、 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酶的抑制剂
(二)根据抑制剂抑制方式
1、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概念
2、可逆性抑制作用
(1)概念
(2)类型
六、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激活剂概念
第五节 调节酶类
一、别构酶:概念、特点
二、同工酶:概念、产生原因
三、共价修饰调节酶
四、酶原激活:概念、激活机理、原因和生物学意义
第六节 酶的分离提纯与活力测定
一、酶活力和活力单位概念
二、活力单位:国际单位和催量单位
第七节 维生素的概念、类别和功能
一、维生素概念
二、分类
三、命名
四、获取途径
五、缺乏原因
第八节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C
各维生素化学本质、功能、缺乏症、来源。尤其是活性形式可以作为哪些酶的辅助因子。
第九节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
各维生素化学本质、功能、缺乏症、来源
重点与难点:酶的概念、作用机理及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维生素的功能。
第四章 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掌握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物膜的组成
一、组成
1.类脂:磷脂和固醇类 性质:极性头部,非极性尾部
2.糖
3.蛋白质
第二节 生物膜的结构
一、结构要点
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第三节 生物膜的流动性与膜相变
一、生物膜的流动性
二、生物膜相变
三、影响相变温度(膜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的长短和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
第四节 生物膜的功能
一、信息传递 二、能量传递 三、识别功能
四、物质运输:
1、小分子: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帮助扩散);主动运输
2、大分子:内吞和外排
重点与难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五章 生物氧化
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掌握通过电子呼吸链生成水的基本过程以及ATP的产生、贮存和利用的机理。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概念:内容
二、自由能和氧化还原电位
三、高能化合物:定义 “~”;
ATP:结构,水解自由能(30.5kJ/mol),高能的原因、能量通货原因:
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一、概念:线粒体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
二、类别(NADH呼吸链、FADH2呼吸链)
1、 组分
2、排列顺序
3、 存在状态
4、电子传递抑制剂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一、概念
二、类型:底物水平磷酸化 偶联磷酸化
三、机理:F1-F0因子、结构、概念、功能、化学渗透假说
四、有关氧化磷酸化物质运输(1)外源NADH运输穿梭系统: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穿梭
五、解偶联作用:解偶联 2,4-二硝基苯酚作用机理
六、能荷
重点与难点: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以及ATP的产生、贮存和利用的机理。
第六章 糖代谢
了解糖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掌握糖代谢的途径,特别是糖的分解代谢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第一节代谢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双糖与多糖的酶促降解
一、双糖的降解:
1、蔗糖(蔗糖合成酶、蔗糖酶途径)
2、麦芽糖降解
二、多糖的酶促降解:
1、淀粉水解和磷酸解
2、糖原的降解
第三节 糖酵解
一、概念和发生部位
二、代谢过程:底物转化为产物;调节部位、产能部位、关键酶。能量计算
三、意义
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
一、概念和发生部位
二、代谢过程:底物转化为产物;调节部位、产能部位、关键酶。能量计算
三、意义
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HMP途径)
一、概念和发生部位
二、历程和特点
第六节 糖类的生物合成
一、糖异生作用
二、蔗糖和淀粉的合成
重点与难点:糖代谢各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第七章 脂代谢
了解脂类的生理功能。掌握脂肪分解与合成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一、脂类的分类
二、生理作用
第二节 脂肪的降解
一、脂肪的酶促降解
二、 甘油的降解
三、脂肪酸的氧化
1、β-氧化学说概念
2、脂肪酸的氧化:活化、转运、β-氧化(四步反应)
3、n个碳的脂肪酸产生ATP数的计算
第三节脂肪的生物合成
一、磷酸甘油的合成:甘油→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
二、脂肪酸合成酶系
特点:(NADPH为还原力,丙二酸单酰CoA为直接底物)
NADPH的来源:磷酸戊糖途径,柠檬酸穿梭作用
重点与难点:脂肪分解与合成的基本途径。
第八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在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去路。掌握氨基酸的一般分解途径、尿素合成,了解氨基酸的代谢、核苷酸的合成。
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一、蛋白质降解
1、蛋白酶:各种专一性不同的蛋白酶
2、端解酶:氨肽酶,羧肽酶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和转化
一、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脱羧基作用:直接脱羧基,羟化脱羧基
三、分解产物的去路
1、氨的去路 尿素的合成
2、酮酸的去路:合成氨基酸,氧化分解,生成糖或 脂;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
第三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重点与难点: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氨的代谢,α- 酮酸的代谢。
第十二章 代谢调节
了解物质代谢的基本目的,掌握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之间关系,明确代谢调节的概念和生理意义,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代谢调节
一、调节水平:酶水平(活性、含量),细胞水平,整体水平(激素,神经)
二、酶水平的调节:
1、酶活性的调节:酶原激活,共价调节(级联放大),反馈抑制(单价反馈,多价反馈,顺序反馈,协同反馈,累积反馈,同工酶反馈),前馈激活
2、酶合成的调节:操纵子学说:操纵子的组成(启动基因,操纵基因,结构基因),
酶合成的诱导(乳糖操纵子)
酶合成的阻遏(色氨酸操纵子)
重点与难点: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参考书:
王冬梅, 吕淑霞.生物化学(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年2月.
郭蔼光, 范三红. 基础生物化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鱼类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理论课一)考试复习大纲
(一)绪论
鱼类与鱼类学定义,现存鱼类的分类纲要。
(二)鱼体的外部形态
1、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分区,可量性状的度量;
2、鱼类四种基本体形及代表性种类;
3、鱼的头部器官:口、须、眼、鼻孔、鳃裂;
4、鳍的分类及结构;鳍的形态和功能;鳍式书写规则。
(三)皮肤及其衍生物
1、鱼类皮肤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2、鳞片的具体结构与类型,侧线鳞;
(四)骨骼系统
1、骨骼的分类与分区
2、韦伯氏器。
(五)消化系统
一、消化管:口咽腔(牙齿的形状与分类、咽喉齿)、食道、胃、肠
二、消化腺:肝脏、胰脏
(六)呼吸系统
1、鳃的主要构造与功能
2、辅助呼吸器官的种类
3、鳔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七)循环系统
1、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血细胞种类
2、心脏的结构;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心脏及血管系统的区别
3、鱼类主要的造血器官
(八)尿殖系统
1、泌尿器官:肾脏、输尿管、膀胱的结构
2、泌尿机能和渗透压的调节:肾脏和鳃的泌尿机能;渗透压的调节;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渗透压调节方式的差异
3、生殖器官:生殖腺、生殖导管
4、雌雄区别及性逆转、生殖方式
(九)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脑的构造与机能;脊髓的构造与机能
2、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的类型;脊神经类型
(十)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1、分类的基本单元和分类阶元,种的定义、种以上的分类阶元
2、种的命名法,优先律
3、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十一)圆口纲
1、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2、七鳃鳗目和盲鳗目的主要特征和区别,代表性种类。
(十二)软骨鱼纲
1、软骨鱼纲的特征与分类;
2、板鳃亚纲(侧孔总目、下孔总目)、全头亚纲的特征,代表性种类。
(十三)硬骨鱼纲
1、硬骨鱼纲的特征与分类;
2、内鼻孔亚纲两个总目总鳍总目、肺鱼总目特征,代表性种类
3、辐鳍亚纲:硬鳞总目、鲱形总目、鳗鲡总目、鲤形总目、鲈形总目的特征,代表性种类。
(十四)鱼类的生活与环境
1、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水温、盐度、酸碱度、溶解氧、光线、压力与深度等
2、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鱼类种间关系,鱼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十五)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1、鱼类年龄的鉴定,运用鳞片鉴定鱼类年龄的方法
2、鱼类生长的特性,影响鱼类生长的外界因素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理论课一)考试复习大纲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水产动物疾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基础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物学,病理学以及水产动物疾病学的最基本的知识。
二、考试内容
1、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水产动物细菌与病毒的主要结构,特点,分类,命名依据与方法,致病机理与控制理论;水产动物寄生虫的主要类别及其感染方式。
2、免疫学基础:抗原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系统与抗感染免疫,主要的免疫血清学技术以及免疫防治的基础与方法。
3、病理学:主要病理学概念,以及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和炎症的基本的病理过程。
4、药物学:渔药的基本作用以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基本因素,药动学,药效学以及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常用渔药与安全使用。
5、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重点掌握下列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主要预防措施。
白斑综合征、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征、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淋巴囊肿病、真鲷虹彩病毒病、细菌性烂鳃病、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爱德华菌病、弧菌病、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包括海水鱼类的刺激隐核虫病)孢子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鱼蚤病、浮头,中毒,气泡等主要非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6、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如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基础免疫学检测技术;病理组织切片技术,以及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程序与方法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工程专业理论课)考试复习大纲
一、命题原则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网络技术及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命题以课程教学 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二、考查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概述
考试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2、互联网的概念、发展阶段、组成;协议、实体、服务的概念;OSI/RM 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考试要求
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3、了解互联网的概念、发展阶段,掌握其组成;
4、理解协议、实体、服务的概念;
5、熟识OSI/RM 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第二章 物理层
考试内容
1、物理层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信息交互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常用编码方式与调制方法,奈式准则与香农公式的意义;
2、常见的传输媒体以及各自的特点;信道复用技术;
3、宽带接入技术。
考试要求
1、熟悉物理层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2、掌握信息交互方式;常用编码方式与调制方法,奈式准则与香农公式的意义;
3、掌握常见的传输媒体以及各自的特点;熟悉信道复用技术;了解宽带接入技术。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考试内容
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PPP协议;
2、传统以太网,以太网扩展,高速以太网。
考试要求
1、能够清楚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2、了解PPP协议的特点、透明传输、工作状态;
3、掌握局域网的概念、拓扑结构;网卡的功能;
4、熟悉传统以太网的概念与工作原理;掌握以太网的扩展,集线器与交换机的特点,交换机转发表的建立过程;了解虚拟局域网VLAN的概念、特点;了解高速以太网。
第四章 网络层
考试内容
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方式;
2、网络层IP协议,ARP协议,ICMP协议,路由协议;硬件地址,多播,VPN和NAT;
3、IPV6;
4、MPLS。
考试要求
1、了解虚电路与数据报服务的区别;掌握网际协议IP及其配套协议;掌握IP地址的表示与数据报格式;硬件地址;掌握ARP协议工作原理;掌握子网划分,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子网数、子网中主机数的计算;掌握CIDR表示方法、地址块计算;ICMP报文种类、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的类型、ICMP的应用;
2、熟悉自治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的路由协议RIP,OSPF和BGP;
3、了解IPv6的基本首部、IPv6地址、从IPv4向IPv6过渡的方法、ICMPv6;
4、了解IP多播的概念、多播地址;网际组管理协议;MPLS的特点、基本工作过程。
5、掌握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工作原理,专用地址。
第五章 运输层
考试内容
1、运输层的功能;端口的概念;
2、UDP和TCP各自的细节。
考试要求
1、掌握运输层的功能;端口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
2、掌握UDP的特点、首部格式;
3、掌握TCP的特点、可靠传输工作原理与实现;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TCP流量控制;TCP拥塞控制方法;TCP运输连接管理(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
第六章 应用层
考试内容
1、应用层常见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考试要求
1、掌握互联网的域名结构、域名系统的概念、域名服务器的4种类型及各自的功能、域名解析过程;掌握WWW的概念、特点、工作方式,URL的概念、格式,HTTP协议工作过程,HTTP1.0和HTTP1.1的特点,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工作过程,HTTP报文类型;
2、熟悉FTP工作原理;了解TELNET的作用;掌握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了解MIME与SMTP的关系,IMAP与POP3协议的区别;熟悉DHCP的功能、工作过程;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模型,SNMP的3个组成部分,了解SNMP的基本管理功能与实现方式;了解P2P应用、工作方式。
第七章 网络安全
考试内容
1、常见通信威胁;两种密钥体制的概念、特点及应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考试要求
1、掌握通信威胁的两类,主动攻击常见方式;
2、掌握一般数据加密模型;熟悉两种密钥密码体制的特点及应用(数字签名、报文鉴别);
3、了解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安全协议的特点;
4、了解防火墙的概念、分类;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入侵检测方法的分类。
四、参考教材
① 《计算机网络(第8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年6月
②《计算机网络释疑与习题解答》.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年9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单片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理论课)考试复习大纲
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1.考试内容、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单片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8051单片机的特点
知识点:单片机基本结构、单片机开发的基本过程。
考核要求: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特点,了解单片机开发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80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知识点:51单片机的内部框图、时钟、存储结构、特殊功能寄存器,单片机的复位。
考核要求:了解51单片机和微机的区别,了解内部和外部时钟的接入方式,掌握晶振频率和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关系,了解哈佛结构和冯·诺依曼结构的区别,掌握片内片外存储器结构,掌握准双向口的特点,了解单片机复位硬件电路,掌握单片机复位的条件及复位后各寄存器的初始状态。
第三节 8051单片机系统扩展
知识点:单片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及控制总线,外部数据、程序存储器扩展。
考核要求:掌握80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接口电路,掌握存储器扩展电路的地址分析。
第二章:单片机C语言入门
知识点:标准C语言程序设计、Cx51扩展的数据类型、Cx51数据的存储类型、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特殊功能寄存器可寻址位的定义、8051并行接口及其C51定义、位变量及其C51定义。
考核要求: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知识,掌握模块化编程的方法。掌握位变量定义的限制,掌握特殊功能寄存器及特殊功能寄存器可寻址位的定义,掌握code、data、idata、bdata、pdata、xdata等存储类型的区别,了解8051扩展I/O口及其C51定义。
第三章:8051内部资源的C编程
第一节 中断
知识点:中断的概念、8051中断系统、中断响应的条件与过程、中断服务程序的定义。
考核要求:掌握中断的概念,了解8051中断源、中断优先级、中断请求到达CPU的路径,掌握中断响应的条件和过程,掌握中断服务程序定义的语法规则。
第二节 定时器/计数器
知识点:定时计数器工作原理、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定时器的应用。
考核要求:掌握定时计数器工作原理,掌握定时器的初始化步骤,掌握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编写的基本原则,掌握硬件定时软件计数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串行口
知识点:串行口的硬件结构,串行口中断的特点,串行口的初始化,串行口的应用。
考核要求:了解串行通信的特点,掌握串行口工作原理,掌握串行口的初始化,掌握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实现串口通信的C编程。
第四章:8051人机交互的C编程
第一节 键盘
知识点:按键的机械特性、行列式键盘扫描工作原理。
考核要求:掌握按键的机械特性,掌握行列式键盘扫描工作原理。
第二节LCD1602显示模块
知识点:LCD1602的内部资源与外部引脚、LCD1602基本命令
考核要求:了解LCM1602的内部资源及工作原理,能通过查找LCD控制器指令表的方式,分析实现各项控制任务所对应的指令,掌握基本的LCD显示控制方法。
第五章:8051输出控制的C编程
第一节 D/A转换
知识点:D/A转换器的作用、DAC8032的内部结构、单片机与DAC0832的接口电路。
考核要求:了解D/A转换器的作用及性能指标,掌握DAC8032的内部结构及其单缓冲、双缓冲工作方式工作原理,能由接口电路图分析外设的端口地址,能由接口电路写出相应代码。
第二节 步进电机控制
知识点:步进电机工作原理、步进电机基本概念、步进电机的编程控制。
考核要求:了解步进电机工作原理,掌握步进电机步距角、减速比等概念。
2. 参考书
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第6版),马忠梅、李元章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园艺概论(园艺专业理论课二)考试复习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考核目的
《园艺概论》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丰富、综合性强,介绍和研究园艺植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等,对生产、利用和改造园艺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等内容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具备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考核内容
(一)绪论
1、掌握园艺、园艺学概念。
2、熟悉园艺植物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3、了解园艺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二)园艺植物的分类
1、了解园艺植物的植物学分类。
2、熟悉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的园艺学分类(类别及常见园艺植物)。
(三)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
1、掌握根系的功能极其来源。
2、掌握芽的异质性、芽的早熟性、顶端优势、叶面积指数、春化作用、生命周期、年生长周期的概念。
3、掌握授粉的概念与类型。
4、掌握芽的类型,花芽分化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
5、掌握园艺植物落花落果的原因与调控途径。
6、熟悉有性繁殖木本园艺植物的生命周期及其各阶段的特点。
(四) 园艺植物的生长管理与调控
1、掌握连作、轮作的概念及其优缺点,克服连作障碍的方法。
2、掌握果树常见的修剪技术措施。
3、掌握果树矮化栽培的技术措施。
4、熟悉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种类与应用。
(五)园艺设施及应用
1、熟悉温室的类型。
2、掌握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环境的调控方法。
(六)园艺植物保护
1、熟悉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类型。
2、掌握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七)园艺产业现代化
1、了解高新技术在园艺业中的应用。
2、了解无公害园艺产品、绿色园艺产品和有机产品的特点与区别。
3、掌握都市园艺的特点与功能。
三、参考书目
《园艺学概论》何志华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四、基本题型
试题类型一般为: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园艺苗木生产技术(园艺专业理论课一)考试复习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考核目的
《园艺苗木生产技术》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包括苗木的繁殖、培育、移栽等理论和技术。本课程是针对我国园艺苗木生产中迫切需要的繁育及种苗管理技术而设立的。对规范种苗生产,促进苗木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课程考核内容包括熟练掌握各种苗木繁育技术,苗木繁育设施及使用方法、掌握制种和种实调制技术,掌握苗木的移栽和运销规程。要求掌握相关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具备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考核内容
(一)绪论
园艺苗木繁育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 园艺苗圃的规划与建立
1. 园艺苗圃地的选择依据
2. 园艺苗圃用地面积
3. 生产用地的规划原则
4. 生产区规划
5. 辅助用地规划
(三) 种实采集与实生苗繁育技术
1.种实的采集、调制与贮藏
⑴ 园林树木的结实规律
⑵种实的成熟和寿命
2.种子品质检验与催芽
⑴ 种子品质检验
⑵ 种子的休眠和春化
3.播种技术
⑴播种期和播种量
⑵ 育苗方式
4. 培育实生苗
⑴ 播种苗/留床苗的年生长发育特点
⑵ 影响播种苗生长的环境因子
(四)营养苗繁育技术
1.嫁接技术
⑴嫁接繁育的概念和特点
⑵砧木、接穗的选择和培育
⑶嫁接技术:枝接、芽接、根接、嫁接后管理
⑷嫁接时期和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2. 扦插技术
⑴扦插繁殖的概念和特点
⑵采集和贮藏插穗
⑶扦插技术: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插、叶插、插后管理
⑷影响插穗生根扦插成活的因素
3.压条与分株技术
⑴压条与分株繁殖的概念和特点
⑵压条时期与选择枝条
⑵促进压条生根
(五)大苗培育技术
1 苗木移植和培育
⑴适度修剪苗木
⑵移植和移植后管理
⑶适宜的移植时期、次数和密度
⑷苗期土肥水管理
2 苗木的整形修剪
⑴整形修剪的意义和方法
⑵园艺苗木整形方式和特点
⑶顶端优势、干性和层性
(六)苗木出圃
1 苗木调查
⑴标准行法、标准地法、计数统计法
⑵苗木出圃的质量、规格要求
⑶苗龄及表示法
⑷园艺苗木质量评价的生理指标
2 起苗、分级和消毒
⑴起苗(季节和规格)
⑵分级统计
⑶苗木消毒
3 包装运输和贮藏
⑴包装和运输
⑵假植和贮藏
(七)特殊育苗技术
1 保护地(工厂化)育苗技术
⑴保护地环境调控
⑵保护地育苗的特点
⑶保护地设施类型
2 容器育苗技术
⑴容器苗的特点及应用
⑵育苗容器
⑶容器育苗的基质及配方
3 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⑴常用培养基的组成与配方
⑵基本无菌操作
⑶组织培养育苗的特点及应用
参考用书:
《园艺苗木生产技术》(第7版),孟凡丽、张力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5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保护专业理论课二)考试复习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植物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专段”的入学考试。考纲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并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了解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掌握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植物病理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为今后从事植物病理学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害的病因;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相关概念);植物病理学简史。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的营养体(性状,类型);菌物的繁殖(方式及孢子类型);生活史概念;菌物的分类;各大类菌物的形态、简要的分类及所致的植物病害的症状;菌物类病害的诊断要点;菌物类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鉴定。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性状;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植原体和螺原体);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及病原鉴定方法。
第四章 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植物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植物病毒的移动和传播;植物病毒的命名;重要植物病毒属和典型种;植物病毒病的诊断方法。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线虫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学特点;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六章 寄生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营养失调、药害、环境污染、温湿度不适、光照不适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第八章 病害的侵染与循环
病程的概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及其影响因素;病害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病原物的传播。
第九章 病原生物对植物的致病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主范围、转主寄生和专化型的概念;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第十章 植物的抗病作用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的类型;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抗病的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机制。
第十一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群体发病程度计量指标;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植物病害的预测依据。
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含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方法;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柯赫法则(Koch’spostulate);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植物检疫;农业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三、参考书目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五版),许志刚、胡白石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11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4年三二分段专升本转段招生考试
普通昆虫学(植物保护专业理论课一)考试复习大纲
绪论
1. 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昆虫纲的繁盛及其原因
3.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章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1. 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的种类
2. 昆虫的附肢
第二章 昆虫的头部
1. 昆虫头部的主要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类型和功能
2. 昆虫口器基本结构与类型
第三章 昆虫的胸部
1. 昆虫的胸足类型与代表性昆虫胸足
2. 昆虫翅脉、翅序的定义;昆虫的翅的常见类型与代表性昆虫翅
第四章 昆虫的腹部
昆虫产卵器和交配器的基本构造
第六章 昆虫的体壁和内骨骼
1. 昆虫的体壁的结构
2. 昆虫脱皮过程与脱皮的激素调控
3. 昆虫体壁的色彩类型
第九章 昆虫的消化系统
1. 昆虫消化道的构造与功能
2. 昆虫消化道的变异;植食性半翅目昆虫的滤室
第十章 昆虫的循环系统
昆虫血液的功能
第十一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昆虫马氏管、脂肪体的功能
第十二章 昆虫的气管系统
昆虫气管系统的构造
第十三章 昆虫的神经系统
1. 神经元、轴突传导 突触传递的概念
2. 昆虫的神经系统的内容。
第十五章 昆虫的内分泌器官与激素
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和变态调节
第十六章 昆虫的外分泌腺体与信息素
1. 昆虫信息素的概念
2. 昆虫信息素的种类及特点
第十七章 昆虫的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的概念
第十八章 昆虫的胚前发育
胚前发育、授精和受精的概念
第二十章 昆虫的胚后发育
1. 孵化、脱皮、虫龄、化蛹、羽化、补充营养、变态、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的概念
2. 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3. 昆虫蛹的类型
第二十一章 昆虫的生活史
1. 世代、生活史、化性、世代重叠、局部世代、世代交替、静止和滞育的概念
2. 静止和滞育的区别;引起和解除滞育的条件
第二十二章 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1. 习性、迁飞、趋性、信息化学物质的概念
2. 昆虫趋性的类型
第二十三章 昆虫系统学的基本原理
种、命名法、学名、双名法、正模和副模的概念
第二十四章 昆虫纲的分类
与农业和人类经济意义关系比较密切的8个目的2~3条主要鉴别特征(如口器、触角、翅等):
直翅目、等翅目、缨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参考书目:
许再福. 普通昆虫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