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沙医学院护理学专升本《护理综合》考试大纲及下载,大纲内容为大家介绍了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考试方式:闭卷、笔试(纸质),试卷满分,考试时间等内容。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有效突破。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护理综合》考试包含《基础护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两部分内容:
(一)基础护理学部分:
第一章医院和住院环境
1.医院
(1)掌握医院的概念、医院的性质与任务、医院的种类
(2)熟悉医院的组织机构
(3)了解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2.住院环境
(1)掌握铺床法
(2)熟悉病区环境管理
(3)了解病床单位及设置
第二章入院和出院护理
1.入院护理
(1)掌握分级护理
(2)熟悉病人进入病区前护理、病人进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2.出院护理
(1)熟悉出院前的护理、出院当日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
3.运送病人法
(1)掌握轮椅运送法
(2)掌握平车运送法
第三章舒适与安全
1.舒适
(1)掌握不舒适病人的护理原则
(2)熟悉舒适与不舒适的概念、不舒适的原因
2.休息
(1)掌握休息和睡眠的概念
(2)熟悉睡眠的生理及评估
(3)熟悉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及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
(4)了解休息的条件及意义
3.卧位
(1)掌握常用卧位
(2)熟悉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卧位的分类
(3)熟悉卧位的变换
4.疼痛
(1)掌握疼痛的护理评估
(2)熟悉疼痛的概述、护理措施
(3)了解疼痛的护理评价
5.活动
(1)掌握病人活动能力的评估
(2)熟悉活动的意义
(3)熟悉对病人活动的指导
(4)了解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6.安全
(1)熟悉保护具的运用
(2)了解病人安全的发展、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及病人安全的评估与防护
第四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医院感染
(1)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熟悉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及促发因素
2.清洁、消毒、灭菌
(1)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2)掌握消毒灭菌方法
(3)熟悉消毒供应中心的设置、布局、工作内容及管理
(4)了解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3.无菌技术
(1)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技术操作法
(2)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隔离技术
(1)掌握隔离的概念、隔离技术操作法
(2)熟悉隔离区域的划分、隔离管理与消毒原则
(3)了解隔离种类及措施、职业防护的概念、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清洁卫生
1.口腔护理
(1)掌握常用的口腔护理溶液及其作用
(2)掌握特殊口腔护理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3)熟悉一般口腔护理刷牙用具的选择和方法
(4)熟悉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程序
2.头发护理
(1)掌握床上洗发的目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2)熟悉床上梳发的目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3)了解头虱、虮除灭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3.皮肤清洁护理
(1)掌握床上擦浴的目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2)掌握压疮的概念
(3)掌握压疮发生的原因、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的评估、压疮的预防
(4)掌握压疮的病理分期和临床表现及治疗和护理
(5)熟悉淋浴和盆浴法
4.会阴部护理
(1)掌握会阴部护理的目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2)熟悉会阴部护理的评估内容
5.卧床病人床整理及更换床单法
(1)掌握卧床病人床整理及更换床单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2)熟悉卧床病人床整理及更换床单法的评估内容
6.晨晚间护理
(1)了解晨晚间护理的目的和内容
第六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1.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1)掌握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的概念
(2)掌握发热病人的护理
(3)掌握体温测量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4)熟悉体温产生、产热与散热及调节
(5)了解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2.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1)掌握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间歇脉、脉搏短促、洪脉、细脉、交替脉、水冲脉、奇脉的概念
(2)掌握脉搏测量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3)熟悉脉搏的产生及评估
(4)了解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
3.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1)掌握呼吸过速、呼吸过缓、深度呼吸、浅快呼吸、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叹气样呼吸、蝉鸣样呼吸、鼾声呼吸的概念
(2)掌握呼吸测量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3)熟悉呼吸的评估与异常呼吸的护理
(4)了解正常呼吸及其生理性变化
4.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1)掌握高血压、低血压的概念
(2)掌握血压测量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3)熟悉血压的评估与异常血压的护理
(4)了解正常血压及其生理性变化
第七章饮食护理
1.医院饮食
(1)掌握基本饮食
(2)掌握治疗饮食
(3)掌握试验饮食
2.一般饮食护理
(1)掌握病人进食前、进食时和进食后的护理
(2)熟悉营养的评估、饮食状况及实验室检查
(3)了解病区的饮食管理及影响饮食与营养的因素
3.特殊饮食护理
(1)掌握胃肠内营养
(2)熟悉胃肠外营养
第八章排泄护理
1.排尿护理
(1)掌握多尿、少尿、无尿、尿潴留、尿失禁、导尿术的概念
(2)掌握尿潴留、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3)掌握导尿术和留置导尿管术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4)熟悉影响排尿因素、尿液状态及排尿异常的评估
(5)熟悉膀胱冲洗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2.排便护理
(1)掌握便秘、腹泻、排便失禁、肠胀气、灌肠法的概念
(2)掌握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3)熟悉便秘病人、腹泻病人、排便失禁病人及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4)熟悉小量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保留灌肠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5)熟悉简易通便法及肛管排气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6)了解影响排便因素、排便状态、排便活动异常的评估
第九章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1.给药的基本知识
(1)掌握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2)熟悉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原则及药疗原则
(3)了解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和时间间隔
2.口服给药法
(1)掌握口服给药法概念
(2)熟悉口服给药的方法
(3)了解安全有效用药指导
3.雾化吸入法
(1)掌握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雾化吸入疗法的方法
(2)熟悉各种雾化吸入法的目的及常用药物
(3)了解压缩雾化吸入法和手压式雾化吸入法的方法
4.注射给药法
(1)掌握注射原则、各种注射法的概念、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2)熟悉注射用物
5.局部给药法
(1)了解各种局部给药的方法
6.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1)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
(2)掌握各种药物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和过敏试验方法
第十章静脉输液和输血
1.静脉输液
(1)掌握静脉输液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2)掌握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3)掌握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法
(4)熟悉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5)熟悉临床补液原则及常用输液部位
(6)熟悉输液速度的调节
(7)了解常见输液反应及防护
(8)了解输液微粒污染
2.静脉输血
(1)掌握静脉输血的目的、护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2)掌握常见的输血反应及防护
(3)熟悉血液制品的种类及适应症
(4)熟悉静脉输血的适用证与禁忌证
(5)了解静脉输血的目的与原则
(6)了解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第十一章冷热疗法
1.概述
(1)掌握冷热疗法的概念
(2)掌握冷热疗法的效应
2.冷疗法的应用
(1)掌握各种冷疗法的目的、护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3.热疗法的应用
(2)掌握各种热疗法的目的、护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标本采集
1.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1)熟悉标本采集的原则
(2)了解标本采集的意义
2.各种标本的采集法
(1)掌握静脉血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动脉血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3)熟悉尿标本、咽拭子标本、呕吐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4)了解毛细血管采血法的注意事项
(5)了解粪便标本和痰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三章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
1.病情观察
(1)掌握病情观察的方法
(2)掌握病情观察的内容
2.危重病人的抢救管理和护理
(1)掌握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
(2)熟悉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抢救设备管理
3.危重病人的常用抢救技术
(1)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氧气吸入法
(2)掌握吸痰法、洗胃法
第十四章临终病人的护理
1.概述
(1)掌握临终关怀、濒死、脑死亡的概念
(2)熟悉临终关怀的发展史、组织形式、理念和意义
(3)了解死亡过程的分期及安乐死
2.临终病人及家属的护理
(1)掌握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和护理
(2)熟悉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及身体护理
(3)了解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3.死亡后的护理
(1)熟悉尸体护理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2)了解丧亲者的护理
第十五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1.医疗与护理文件概述
(1)掌握医疗和护理文件的管理
(2)熟悉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的意义
(3)了解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的要求
2.医疗护理文件书写
(1)掌握体温单的绘制
(2)掌握医嘱单的处理
(3)掌握特别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4)熟悉出入液量记录单的记录
(5)熟悉病区交班报告和护理病历的书写内容及要求
教材
张连辉、邓翠珍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二)人体解剖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1.掌握: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常用的人体解剖学术语。
(2)兴奋性、内环境、稳态,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反馈调节。
2.熟悉:人体的组成和分部;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前馈。
3.了解:人体解剖学与药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
1.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和传导机制。
2.熟悉: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3.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受体的功能。
第三章基本组织
1.掌握:
(1)上皮组织的种类。
(2)固有结缔组织的分类。
(3)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及收缩功能。
(4)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2.熟悉:
(1)各类上皮的结构与分布。
(2)各类固有结缔组织的分布和结构。
(3)肌组织的分类。
(4)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与功能。
3.了解:
(1)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2)各类固有结缔组织的功能。
(3)体育锻炼与肌纤维的关系。
(4)神经末梢。
第四章运动系统
1.掌握:
(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2)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3)胸骨的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4)颅的组成和功能、各脑颅骨的位置和各面颅骨的位置。
(5)上、下肢骨的名称和位置。
(6)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结构。
(7)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
(8)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9)脊柱、胸廓的组成,熟悉其连结概况和运动形式。
(10)颞下颌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形式。
(11)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运动形式。
(12)骨骼肌的形态、构造与起止点。
(13)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
(14)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
(15)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运动;竖脊肌、前锯肌的位置和作用。
(16)三角肌的起止和作用。
(17)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2.熟悉:
(1)骨的分类,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的主要的骨性标志。
(3)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4)滑膜关节运动形式。
(5)肌的辅助装置。
(6)头肌的组成;面肌的名称、分布特点、作用。
(7)颞肌和咬肌的位置;了解咀嚼肌功能。
(8)臂肌的分群、名称;前臂肌的分群、层次和名称。
(9)手肌的分群。
(10)髋肌、大腿肌、小腿肌的分群、名称。
3.了解:
(1)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2)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
(3)颅骨的直接连结。
(4)足肌的分群与作用。
第五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掌握:能量代谢影响因素,基础代谢,体温及其生理波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2.熟悉:自主性体温调节及调定点学说。
3.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
第六章血液
1.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以及生成调节,生理性止血,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
2.熟悉:血小板的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3.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
第七章脉管系统
1.掌握:
(1)脉管系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2)心的位置、外形;心各腔的主要形态结构。
(3)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
(4)心包、心包腔的概念。
(5)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程,动脉韧带的位置及意义。
(6)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和行程。
(7)上腔静脉的组成。
(8)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9)下腔静脉的组成。
(10)淋巴系的构成。
(11)胸导管的行程及其收集的范围和注入部位;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12)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迷走神经与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及其意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作用。
2.熟悉:
(1)动、静脉的概念。
(2)心壁的构造;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窦房结的位置与功能,房室结的位置。
(3)颈内动脉窦、颈动脉球位置与功能概念;颈外动脉的分布。
(4)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
(5)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
(6)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
(7)股动脉的搏动位置。
(8)脾的位置、形态。
(9)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影响因素及意义,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通路及功能。
3.了解:
(1)血管的微细结构。
(2)体循环静脉的结构特点。
(3)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
(4)胸腺的位置、形态与功能。
(5)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第八章呼吸系统
1.掌握: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咽的位置、分部与交通。
(3)喉的位置;喉软骨特点。
(4)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5)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6)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7)纵隔的概念。
(8)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通气的评价,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熟悉:
(1)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鼻腔的分部。
(2)喉腔、声门裂。
(3)纵隔的概念与分区。
(4)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呼吸中枢。
3.了解:
(1)鼻黏膜的特点。
(2)肺的微细结构。
第九章消化系统
1.掌握:
(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组成。
(2)食管的分部,三个生理狭窄的部位、距中切牙距离及其临床意义。
(3)胃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点。
(4)十二指肠形态、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
(5)大肠的分部;结肠的分部;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位置、形态和弯曲;肛管的位置和形态。
(6)掌握肝的形态、位置。
(7)胆囊的形态、位置、功能,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
(8)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作用,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2熟悉:
(1)回盲瓣,肛管的位置、形态结构。
(2)大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3)口腔的分部;咽峡的组成;舌的形态和粘膜。
(4)胰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5)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胃、小肠的运动形式,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3.了解:
(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2)口腔的境界;腭的形态;口腔腺。
(3)胃壁的微细结构。
(4)肝的微细结构与血液循环。
(5)口腔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第十章泌尿系统
1.掌握: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肾的形态、位置,肾门、肾蒂与肾窦的概念。
(3)输尿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4)膀胱的形态和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5)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
2.熟悉:
(1)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开口位置。
(2)肾的一般结构、肾的被膜。
(3),肾血流量的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清除率的测定主要意义。
3.了解:
(1)膀胱壁的构造。
(2)肾的组织结构和血液循环。
(3)排尿反射。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
1.掌握:
(1)视器的组成;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和结构特点。
(2)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功能。
(3)眼的调节及折光异常,感光换能系统的功能特征。
2.熟悉:
(1)眼球内容物名称、位置、功能;眼球折光装置的名称、结构特点及功能;房水的产生及循环。
(2)结膜的形态结构和分部;泪器的组成及泪道的形态结构。
(4)眼睑的形态;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
(2)外耳的组成;外耳道的位置,分部;鼓膜的位置和分部。
(3)中耳的组成;鼓室的位置;听小骨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4)骨迷路、膜迷路的组成;位置觉、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与功能。
(5)声波传导的途径。
3.了解:
(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感受器的的分类和一般生理特性。
(2)眼睑的构造及其临床意义。眼动脉的发起、走行和分布。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发起、发行、分支和分布。
(3)咽鼓管的位置、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乳突窦的位置。
(4)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
1.掌握:
(1)神经系统的区分;白质与髓质、纤维束、灰质与皮质、神经核与神经节、神经的概念。
(2)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内主要纤维束的名称。
(3)脑的分部;脑干的组成,脑干核团和主要纤维束的名称。
(4)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脑回等表面结构及分叶情况;大脑皮质主要的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觉、听觉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的位置。
(5)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脑的动脉。
(6)脊神经前支形成的神经丛名称。
(7)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起源、重要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
(8)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和分类。
(9)各脑神经的连脑部位和性质。
(10)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的位置、皮质投射区。
(11)头面部痛、温度和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的位置、皮质投射区。
(12)骨骼肌随意运动上、下两级神经元管理的基本情况。
(13)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电位,中枢抑制和易化,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兴奋在中枢传布的特征。
2.熟悉:
(1)神经元的基本构成;反射弧的组成。
(2)脑干的位置与外形。
(3)脑干内部结构,重要的脑神经核名称与功能概念;各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与功能。
(4)小脑的位置;小脑扁桃体的所在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5)间脑的位置和分部;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分部,背侧丘脑腹后核,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的功能。
(6)基底核的位置、组成;纹状体的构成和意义;内囊的位置、分部,内囊临床意义。
(7)脑脊液及其循环。
(8)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份。
(9)各脑神经的分布与损伤后的表现。
(10)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神经节、节前纤维与节后纤维、分布范围。
(11)视觉传到通路。
(12)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
3.了解:
(1)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神经元的分类;反射的概念。
(2)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及功能;熟悉脊髓节段的概念。
(3)脑干的功能。
(4)小脑的分叶与小脑核;了解小脑的纤维联系与机能。
(5)下丘脑结构。
(6)新、旧纹状体的概念;胼胝体的位置与联系概况;边缘系统的概念。
(7)血脑屏障的结构及意义。
(8)锥体外系。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
1.掌握: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2)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应激和应急反应。
2.熟悉:
(1)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2)激素的作用方式,激素的作用机制。
3.了解:
(1)垂体的分部,性腺及胰岛。
(2)激素的化学分类,肾上腺髓质功能。
第十四章生殖系统
1.掌握:
(1)男性生殖器的组成;睾丸和附睾的形态、位置及功能。
(2)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女性生殖器的组成。
(4)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临床意义。
(5)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
(6)睾丸与卵巢的功能,月经周期。
2.熟悉:
(1)输精管的行程、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
(2)前列腺的形态、位置;精囊腺的形态、位置。
(3)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
(4)子宫的固定装置。
(5)阴道的位置,阴道穹的构成及意义。
3.了解:
(1)睾丸的构造与功能。
(2)阴茎的构造和阴茎皮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女阴的形态结构。
(4)乳房与会阴。
(5)妊娠与分娩。
教材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吴建清、徐冶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8月第八版
二、考试形式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纸质)
2.试卷满分:200分
3.考试时量:150分钟